声音开关

语速

放大

缩小

鼠标样式

大字幕

重置

退出服务

|

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:石嘴山市院 > 廉政建设 > 正文
君子检身 常若有过
2020-08-10    来源:    作者:    【打印本页】    字体: [][ ][ ]
分享至:
分享到微信
2020-08-10


 

“君子检身,常若有过”一句出自《亢仓子·训道篇》,意思是说,君子修身律己、自我检视并不是偶尔为之的应景之举,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而要像“吾日三省吾身”那样,成为一种时时处处的自觉,成为一种工作常态、生活方式。

律己当严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。从古至今,有许许多多文人雅士对其作出了注解。比如,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”;“严于律己,出而见之事功”;“恭默深思,搜求己过,自然日新月异”,等等。每段文字的论述角度虽有不同,但表达的理念却是异曲同工,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好。

据《宋史·吕蒙正传》记载:吕蒙正刚任副宰相时,进入朝堂,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说:“这小子也来参政啊!”吕蒙正假装没听见,若无其事地往前走。同事很气愤,要去责问那人的官位、姓名。吕蒙正阻止道:“一知其姓名,则终身不能复忘,固不如无知也,不问之何损?”由此,足见吕蒙正待人之宽容。相反,他对自己却是严格约束,清正自处。史载,一次朝中一位官员想巴结吕蒙正,送给他一个能照方圆二百里的铜镜。吕蒙正则笑着谢绝道,“我的脸只不过盘子那么大,哪里用得着能看二百里的镜子呢?”

《孟子》中说:“爱人不亲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礼人不答,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”个人如何与外界、他人相处,特别是相处不顺时,孟子主张内省自察,而非单纯向外寻求。凡事要多向内,从自身上找原因,做到事事严于律己、求责于己,而非诿过于外物或他人。唯有如此,方能达到“立己”又“达人”的境界。否则,只见他人不是,不察自身不足,就会“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;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”。这种“自欺”的行径真是百害而无一利。

克己律己方能成事。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始终秉持严以修身、严于律己的从政操守,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带动他人,引领新风。焦裕禄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,修身律己、无私奉献,迎难而上探索出大规模栽种泡桐的方法,带动兰考广大干部群众人人种植泡桐,彻底改变了兰考的面貌;廖俊波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严守廉洁底线,从不利用权力、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,在百姓心中赢得了良好口碑,干部群众称赞说“廖俊波走到哪里,哪里就会大变样。”

于为政者而言,要时刻以一种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,用好自省这面镜子,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,善于“修己”,不断提升自我,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,并以自身的正能量引领、带动身边人。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
 

 

【编辑】:
【来源】: